首页 中心概况 机构设置 科学研究 研究团队 研究成果 人才培养 施肥技术 合作交流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实验室简介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记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

1985年,原农牧渔业部批准在华中农业大学设立“微量元素研究室”,王运华教授任主任;2005年3月,“微量元素研究室”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王运华教授任中心主任,2006年9月,中心主任由胡承孝教授担任。2009年12月,在广东省建立“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广东省分中心”。2013年4月,石磊教授任中心主任。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营养学科是该中心的依托学科。该学科始于1948年武汉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武汉大学、湖北农学院有关系科和湖南农学院一部分合并组成了华中农学院土壤农化系。在王运华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动和努力下,本学科分别于1984年和1990年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南地区最早获得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1994年,被评为湖北省首批重点学科,并获准成为农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组成学科;1999年,获得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3年,经湖北省学位委员会考核,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被评为湖北省高校特色学科。2013年一级学科“农业资源与环境”再次入选“湖北省重点学科”。

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始终坚持“立足湖北,面向全国”,紧密跟踪国外学科发展前沿;始终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互促共进,为解决农业生产的现实问题和学科发展中的理论问题而不懈努力。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从湖北省新洲县大面积棉花“蕾而不花”着手,在全国范围内通过大面积试验、示范和推广,首次提出我国棉田土壤有效施硼的土壤和植物诊断指标,制定了棉花、芝麻、向日葵等作物施硼技术规范以及硼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技术。1989年,在湖北省新洲县,发现酸性黄棕壤缺钼导致冬小麦越冬期黄化死苗,通过湖北和河南主产麦区的多年试验、示范和推广,提出了冬小麦施用钼肥的4个有效条件、冬小麦缺钼的植物和土壤诊断指标及其合理施用钼肥技术。研究揭示缺钼导致冬小麦黄化死苗的生理机制以及钼在冬小麦抗寒力形成中的作用,修正了普遍认为禾本科作物对缺钼不敏感的观念,进一步巩固和强化了独具特色的微量元素研究。

目前,中心形成以养分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为目标,以测试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农业生产技术为支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互结合、互为促进的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作物营养机理与调控、微量元素与生态安全、微肥施用技术、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等。在三个方向都形成了特色和优势,成为在国内外独具特色的研究领域,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方向1:作物营养机理与调控

油菜、棉花硼营养高效的生理和分子机制;冬小麦钼营养机理与合理施用钼肥技术;油菜磷营养高效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水稻耐低磷种质资源的筛选与研究;钾高、低效基因型棉花差异的生理及其机制研究;烟草营养与品质;土壤硼不同化学库动态及其植物有效性的研究;土壤硼滞后解吸机理和外源硼的土壤活性跟踪研究;负载硼的氧化物与致酸离子作用机理及其生物反应研究;高等植物体内的生物矿化过程, 以及矿化结构和功能关系研究;溶液中的无机离子(离子强度)和有机分子(有机酸,酶,多肽和蛋白) 与矿物表面的相互作用研究;矿物-水界面反应动力学之含磷矿物的结晶和溶解研究;农业土壤钾素循环转化方面的基础研究。主要研究人员:徐芳森教授、赵竹青教授、石磊教授、丁广大教授、王创教授、喻敏教授汪社亮副教授、郭再华副教授、蔡红梅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2:微量元素与生态安全

环境污染与修复,农产品品质与安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核技术应用等。主要包括:菜地氮营养管理与蔬菜安全生产及硝酸盐污染控制;城市污泥农用与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菹草与沉积物作用对富营养化水体磷及其它营养元素迁移影响;蜈蚣草富集土壤砷的生化机理;油菜耐砷和镉基因型的筛选及忍耐生理;生态方法修复污染水体的机理研究;环境害草凤眼莲的有效管理和后续利用;小麦、水稻、玉米耐铝毒害;耐铅细菌耐铅机制探讨及与土壤铅污染;南方红壤耐酸玉米种质引进与推广应用(耐酸玉米自交系的鉴定与推广示范)我省不同酸性土壤活性锰释放特征及其植物毒行研究;油菜和烟草硒营养研究。主要研究人员:胡承孝教授、涂书新教授、周文兵教授、孙学成教授王富华研究员、谭启玲副教授、熊双莲副教授、赵小虎副教授

研究方向3:现代施肥技术及新型肥料的研发与应用

主要作物及轮作制优化配方施肥技术体系研究;油菜的养分综合管理;柑橘(脐橙)的养分综合管理;水稻的养分综合管理;水旱轮作下,养分的综合管理;绿肥;湖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应用。速溶高硼,鳌合高铁、锌、钙、作物抗旱剂、抗寒剂及作物药害(农药及除草剂)缓解或消除剂等产品等开发与应用;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评价;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专用肥的研制与开发工作;甲壳素农业利用。主要研究人员:鲁剑巍教授、姜存仓教授、耿明建教授、李小坤教授、任涛教授、高祥照研究员陆志峰副教授、丛日环副教授等。

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现有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博士为主体、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现有科研人员25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8人,其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农业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成员、湖北省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组组长和广东省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专业技术委员会专家各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1人,常年有120名左右硕士、博士研究生参加科研工作。“作物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施用”研究团队2012年入选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同年,以本中心为依托申报获批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中心已经拥有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从事微量元素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创新团队,正逐步成为国内外微量元素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微量元素研究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

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团队合影2013.6.13



地址:中国 湖北 武汉 南湖狮子山街一号 邮编:430070 电话:027-87282137
Copyright © right 2012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