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我院王运华教授等在湖北新洲发现棉花缺硼;2015年,是我校微量元素研究40年。2015年3月27-29日,“作物微量元素营养与微肥施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此次会议由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后面简称“中心”)、新型肥料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和我院承办,来自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南农业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科院武汉植物园、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湖北省农业厅土肥站、湖北省农科院等兄弟院校和研究所以及本校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本次会议围绕主题,重点研讨(1)作物微量元素营养机理与高效利用研究进展,(2)土壤中微量元素的物理化学,(3)作物微量元素肥料施用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4)新型微量元素肥料研发与应用。微量元素研究中心主任石磊教授首先向与会的专家学者介绍了中心研究定位、研究方向,研究团队以及近5年取得的成果;随后中心王运华教授作了报告“务实增徽—发现棉花‘蕾而不花’之后”,详细回顾了1975年课题组在湖北新洲县(现武汉市新洲区)发现棉花“蕾而不花”后在棉花、油菜和柑橘硼、小麦钼营养研究早期的开创性工作。14位在国内外植物营养和微量元素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专家包括陈防研究员、高祥照研究员、胡承孝教授、廖红教授、施卫明研究员、田生科研究员、王朝辉教授、王火焰研究员、徐芳森教授、赵方杰教授、郑绍建教授、左元梅教授、张福锁教授等分别汇报了各自课题组在作物营养,尤其是微量元素硼、锌、钼、铁等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采用的先进的技术和方法。

本次会议还对“提升微量元素研究水平、发挥微肥协同增效作用”作了讨论,主要讨论了我国植物微量元素研究人才队伍现状、我国和世界植物微量元素研究取得的成就、我国植物微量元素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作物微量元素与氮磷的协同增效机理。与会专家建议应该以此次会议为契机,搭建全国微量元素研究的协作网,聚集全国科研力量,共同推进我国的微量元素研究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会议最后,王运华教授、张福锁教授和胡承孝教授等分别为中心2015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知识竞赛”一、二、三等奖获奖者颁奖。